人社部发〔2021〕5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医保局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总工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
2021-07-17 10:38     (点击:)
[文章下载] [字号: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高级人民法院、总工会,新疆生产 建设兵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 生产建设兵团总工会: 

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 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面临新情 况新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和规范发 展新就业形态,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范用工,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 

(一)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稳定 劳动者队伍。主动关心关爱劳动者,努力改善劳动条件,拓展职业发 展空间,逐步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推动劳动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二)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 动合同。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 (以下简称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 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个人依托平台自主 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等,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 

(三)平台企业采取劳务派遣等合作用工方式组织劳动者完成平 台工作的,应选择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企业,并对其保障劳动者权益 情况进行监督。平台企业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用工的,依法履行劳务派 遣用工单位责任。对采取外包等其他合作用工方式,劳动者权益受到 损害的,平台企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二、健全制度,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 

(四)落实公平就业制度,消除就业歧视。企业招用劳动者不得 违法设置性别、民族、年龄等歧视性条件,不得以缴纳保证金、押金 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五)健全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推动将不完全符合确立劳 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制度保障范围。督促企业向提供 正常劳动的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按时足 额支付,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引导企业建立劳动报酬合理增长机 制,逐步提高劳动报酬水平。 

(六)完善休息制度,推动行业明确劳动定员定额标准,科学确 定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督促企业按规定合理确定休息办法,在 法定节假日支付高于正常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的合理报酬。 

(七)健全并落实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 卫生保护标准。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不得制定损害劳 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落实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 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防护用品,及时对劳动工具的安全和 合规状态进行检查,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重视劳动者 身心健康,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强化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形下的劳动保 护,最大限度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各地要放开灵活 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个别超 大型城市难以一步实现的,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 组织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按规 定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做到应保尽保。 督促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要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 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根据自身情况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九)强化职业伤害保障,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 货运等行业的平台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 保障试点,平台企业应当按规定参加。采取政府主导、信息化引领和 社会力量承办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职业伤害保障管理服务规范和 运行机制。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等商业保险, 提升平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水平。 

(十)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 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 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 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工会或劳动者代表提出协商要求的,企业应 当积极响应,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者申 诉机制,保障劳动者的申诉得到及时回应和客观公正处理。 

三、提升效能,优化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 

(十一)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个性 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及时发布职业薪酬和行业 人工成本信息等,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便捷化的劳动保障、税收、市 场监管等政策咨询服务,便利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工用工。 

(十二)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探索适合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险经 办服务模式,在参保缴费、权益查询、待遇领取和结算等方面提供更 加便捷的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提高社会保险经办 服务水平,更好保障参保人员公平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十三)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保障 其平等享有培训的权利。对各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职业 技能培训的,优化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领、发放流程,加大培训补贴 资金直补企业工作力度,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开展职业技能等 级认定。完善职称评审政策,畅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称申报评价渠 道。

(十四)加快城市综合服务网点建设,推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集中居住区、商业区设置临时休息场所,解决停车、充电、饮水、如 厕等难题,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十五)保障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在常住地平等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推动公共文体设施向劳动者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齐抓共管,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

(十六)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 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切 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各项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 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工作 协同,将保障劳动者权益纳入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平台企业 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联合激励惩戒机制,完善相 关政策措施和司法解释。

(十七)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强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拓宽维权和 服务范围,积极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加强对劳动者的思 想政治引领,引导劳动者理性合法 维权。监督企业履行用工责任,维 护好劳动者权益。积极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或企业代表组织开展协 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或协议,推动制定行业劳动标准。

(十八)各级法院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要加强劳动争议办案 指导,畅通裁审衔接,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依法 依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案件。各类调解组织、法律 援助机构及其他专业化社会组织要依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 加便捷、优质高效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十九)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 度,督促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加强治理拖欠劳 动报酬、违法超时加班等突出问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各级交通 运输、应急、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规范企业经营行 为,加大监管力度,及时约谈、警示、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企业。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本意见要求,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荣誉 感,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各项劳动保障权益落到实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应急部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医保局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总工会 

2021 年 7 月 16日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国办发〔2021〕3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下一条:豫政办〔2021〕29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